“最中國”的德國公司!百年德企在寧深耕30年,開啟“二次創業”新征程
-
蘇商會
2023-09-15 14:29 -
文:
楊冠亞
今天的菲尼克斯電氣中國公司,樹立了一個“全球視野,中國引領”的蘇商樣本。
近日,PHIIDF2023暨菲尼克斯電氣集團100周年·中國公司30周年慶典在六朝古都南京圓滿落幕。此次活動聚中德產業之能,論產業破局之道,共塑產業共同體,共赴產業新未來。
菲尼克斯電氣前身是一家成立于德國埃森的工業產品商業代理機構,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一家全球性制造公司,目前擁有適用于全社會所有部門的電氣化、網絡化和自動化的產品和解決方案。
1993年,菲尼克斯電氣來到中國,由Mr. Klaus Eisert和李慕松教授共同開啟了一段中德合作的佳話。菲尼克斯電氣中國公司在經歷了30年的成長之后,如今已經發展成為旗下擁有1家合資公司和6家獨資公司的總部企業,總注冊資金超過1億美元,員工2000多人,是集團公司在海外最大的生產和研發基地,跨國公司國家級地區總部以及集團公司全球三大競爭力中心之一。
菲尼克斯電氣中國公司被業內稱為“最中國化的德企”,因為它實現了100%本土團隊、100%本土管理。
9月8日,蘇商全媒體參加了PHIIDF2023系列活動的媒體見面會,聆聽了菲尼克斯電氣集團高管股東在全球布局、中國戰略等方面的分享,菲尼克斯電氣集團執委會委員、菲尼克斯電氣中國公司總裁顧建黨一同接受了采訪。
從布隆伯格走向全球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Hugo Knümann想要創辦自己的企業。這位商人戰前在德國南部工作,后來回到了家鄉埃森,于1923年創立了Phönix Elektro und Industrie Bedarfsgesellschaft公司,也就是菲尼克斯電氣的前身,公司目標是進行“電氣工程和工業產品分銷”。
1943年,隨著二戰爆發,菲尼克斯電氣前身公司遷至布隆伯格。1953年,Hugo Knümann在戰后結識了電力工程師Josef Eisert,在他的帶領下,菲尼克斯電氣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這家純銷售公司開始逐漸具備自主生產能力,很快在布隆伯格建立了工具車間、塑料件生產設施、螺釘車削車間、組裝設施、金屬加工車間、倉庫和物流點。
到了20世紀70年代,菲尼克斯電氣的國際業務開始真正崛起。1981年,在美國成立了第一家外國子公司,自此打開了國際市場。
20世紀90年代,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崛起,菲尼克斯電氣將投資目光轉向了這片遼闊的土地。1993年,菲尼克斯正式進入中國市場。
如今,菲尼克斯電氣集團在10余個國家和地區建有生產基地,在50多個國家設有子公司,銷售及服務機構遍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近百年的發展歷程中,菲尼克斯電氣始終秉承“Inspiring Innovations激情創新”的理念,開發多達100000多種產品,為電力、過程工業、汽車、綠色能源、通訊、軌道交通、水處理、智能制造、工業電子、樓宇自動化等工業領域提供器件、系統和解決方案。
根植中國30年

30年前的1993年,年過50歲的李慕松教授離開南瑞集團,帶領著5人團隊來到南京江寧,創立了南瑞與德國菲尼克斯電氣集團的合資企業——中德鳳凰電氣有限公司,由此開啟了菲尼克斯電氣中國公司的歷史。
顧建黨也在當時的6人創業團隊中,他是技術出身,但卻主動請纓做市場,一步一步在菲尼克斯成長起來。
顧建黨在PHIIDF2023的媒體見面會上介紹,上世紀90年代的外資企業來到中國建廠,最初目的都是瞄準了低成本制造,菲尼克斯電氣剛進入中國時,雙方的磨合階段是非常艱難的。
一方面,中國團隊想要學習德方的管理、經營和生產,成為中國市場真正的推動者和開拓者,而另一方面,德國團隊也在不斷給中方提出更嚴苛的要求。
李慕松和顧建黨想要證明中國人也能管理好企業,提出要將菲尼克斯電氣中國公司打造成“中國化”的企業。菲尼克斯電氣在中國起步的第三年就做到了中國市場第一,菲尼克斯電氣品牌也進入到新的發展階段。

2001年,位于江寧菲尼克斯路36號的第一基地竣工啟用,是集研發、制造、銷售、物流、投資于一體的全價值鏈現代化總部基地。
2008年,菲尼克斯電氣中國公司的銷售額突破10億元人民幣。而當年遭遇全球金融危機,對此,公司發布了“寒冬戰略”,其核心是不減薪、不裁員、不減少對客戶的承諾、不減少戰略性投資,與合作伙伴、客戶、員工站在一起共渡難關。
2009年,菲尼克斯電氣中國公司的銷售額超越美國公司,成為集團海外第一。顧建黨當年的豪言兌現了。但是,即使是在巔峰的時候,他也清醒地認識到:“70%的成功是靠中國市場的運勢,30%源自我們的努力。寒冬永遠會和我們在一起。”

2019年,位于秣周路以南、金鑫東路以西的第二基地一期竣工,占地約80畝,后期通過從采購、生產到最終的物流配送的全程自動化、智能化,集智能生產、智能物流、智能建筑于一體,如今是中國領先的綠色、精益和智能示范工廠。
與多數德國企業不同,菲尼克斯電氣中國100%的本土員工加上完全德國式管理,公司甚至沒有常駐德方代表。100%的中國員工,是菲尼克斯本土化、中國化的前提。
對于制造業企業來說,最關鍵的便是要掌握核心技術。在中國,菲尼克斯建立了掌握核心技術的菲尼克斯電氣中國建立計算率中心,這是菲尼克斯的三大計算率中心之一,其他兩個分別設在德國和美國。同時,菲尼克斯在中國獨立注冊了第一個海外研發工程公司,以完善的研發技術平臺、創新的電氣連接及控制技術、以及靈活迅捷的需求響應速度,為各工業領域的實際應用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推動中國公司進一步貼近中國市場。
同樣,菲尼克斯也為中國的產業發展貢獻了獨特的價值,其主體產業遍及化工、冶金、通訊、物流,造紙、汽車制造、煙草機械,以及風力發電和能源制造等領域,共計6萬多種產品,年營業額達10億歐元。目前,菲尼克斯電氣中國有20多個辦事處,在中國交通運輸發展中的部件供應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顧建黨將菲尼克斯電氣中國公司30年的成功經驗總結道:“偉大的時代有一個特征,只要你想做事,機會就有無限。菲尼克斯電氣中國公司過去三十年的成功,首先是因為時代的發展給予了我們無限的機會,其次是堅定地跟中國產業共同發展,以及我們貫穿始終的創業心態,和我們中德之間、團隊之間的信任。”
“信任=責任”,這是菲尼克斯電氣中國公司的DNA,是菲尼克斯電氣中國公司一切的邏輯起點。菲尼克斯電氣中國公司與客戶、員工、合作伙伴、投資方和社區建立全面深度的信任關系,共同成長,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積極回報社會。
從上世紀90年代將電氣自動化帶到中國,到如今進入工業4.0時代,堅定看好中國,投資南京,是菲尼克斯電氣最具遠見卓識的決定。面向下一個100年,菲尼克斯電氣于2020年初發布“賦能全電氣社會”戰略,為實現碳中和目標貢獻力量,共創可持續發展的世界。

顧建黨表示,菲尼克斯電氣下一步將繼續推動數字智能化,以及新的投資中國計劃。今年6月21日,菲尼克斯電氣新能源汽車配套設備智能制造項目(一期)在溧水奠基,該項目建成后將成為菲尼克斯電氣中國第三基地。顧建黨透露,“這將是菲尼克斯中國公司‘二次創業’的最大機會,將在中國打造一個新的菲尼克斯。”
技術為本,創新為魂
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興起。當前,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工業企業的核心戰略。
作為“最中國化”的德企,菲尼克斯電氣中國公司在數字化、自動化方面的鉆研已有8年經驗。2014年左右,中國開始出現工業互聯網的萌芽,而菲尼克斯德國總部正是德國工業4.0平臺的成員,憑借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菲尼克斯電氣中國公司踏上了工業4.0的征程。
提到工業4.0,數字智能化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作為制造型企業,菲尼克斯電氣中國公司內部運用領先的自動化智能制造技術,為涉及工業4.0的企業提供相關產品和解決方案。
在通往智能世界的道路上,菲尼克斯電氣中國公司始終堅持獨立自主和創新創造,不僅是電氣化、網絡化和自動化技術與市場的全球領跑者,更是工業4.0的核心參與者和推進者,始終把做對社會進步有意義的事情作為企業立身之本,致力于成為“賦能全電氣社會”的數字工業企業。
2018年,菲尼克斯電氣位于德國巴特皮爾蒙特和布隆伯格的工廠就憑借“客戶驅動的數字鏡像”躋身首批“燈塔工廠”榜單。
2021年初,菲尼克斯電氣位于中國的第二基地(南京)正式啟用,全面構建綠色、精益和智能的示范工廠。它是物聯網與數智技術高度的新型示范工廠,以智能樓宇、智能物流、智能裝備、場景化的解決方案為基礎、柔性化產線為亮點,將綠色低碳化潤于每一寸建筑、運用到每一個環節,描繪了全電氣社會的極致模樣。
菲尼克斯電氣不僅思維、產品、服務、技術一直保持跟進工業4.0發展,而且還通過數據分析延展更多的新商業模式、新服務模式,為未來做好準備。在價值鏈上包括產品、服務、組織結構、公司運營,以及所有的生產和服務流程都做了數字化改造,能夠從之前所謂的柔性化生產線,發展到適應生產需求而自動化進行改裝的生產線。
智能制造是如今全球產業技術變革的主要方向。菲尼克斯電氣中國公司積極參與國家標準制定,引領行業發展方向。今年,菲尼克斯電氣中國公司的“新能源產品及電子元器件數字化車間智能制造項目”成功入選國家智能制造標準應用試點項目。
當前是菲尼克斯電氣集團新能源汽車產業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而位于溧水的菲尼克斯中國第三基地,一期投資1.6億元,預計2024年年底建成投產后具備年產交直流充電槍100萬只和100萬套車身充電插座能力,這將是菲尼克斯電氣中國公司一個新的開始。
百年傳承、卅載奮進。今天的菲尼克斯電氣中國公司,樹立了一個“全球視野,中國引領”的蘇商樣本,跨越時空的力量,正在奔赴下一段實業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