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電纜丁山華:實業離不開實干,做好產品是唯一出路
-
蘇商會
2022-12-02 16:30 -
文:
王雪蓮
“制造業沒有什么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大事,要做的就是腳踏實地、扎扎實實、一絲不茍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倍∩饺A強調,制造業要有工匠精神。
榮獲首批“江蘇精品”認證證書、成功研發三代核電AP1000殼內電纜填補世界空白、率先躋身世界線纜企業規模排名前十、榮獲中國工業界“奧斯卡”——“中國工業大獎”、連續三屆榮獲“中國質量獎提名獎”、兩次獲得“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近年來,江蘇上上電纜集團發展迅猛,已經成為中國制造業的一張靚麗名片。

榮獲首批“江蘇精品”認證證書、成功研發三代核電AP1000殼內電纜填補世界空白、率先躋身世界線纜企業規模排名前十、榮獲中國工業界“奧斯卡”——“中國工業大獎”、連續三屆榮獲“中國質量獎提名獎”、兩次獲得“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近年來,江蘇上上電纜集團發展迅猛,已經成為中國制造業的一張靚麗名片。
這家創建于1967年、年產值僅幾萬元的縣辦小廠,歷經55年發展,如今已成長為年生產能力超400億元的中國線纜行業領軍企業,絕緣線纜企業規模排名中國第一、全球第七。究竟靠什么底層邏輯,支撐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值蘇商會十周年之際,蘇商會秘書處一行拜訪蘇商會聯席會長、江蘇上上電纜集團董事長丁山華,聽這位75歲的企業掌門人講述他眼中制造業企業持續成長的秘訣,以及企業在質量興企、人才強企方面的發展戰略。

制造業要做的就是腳踏實地
“習總書記所作的二十大報告鼓舞人心,催人奮進!”丁山華對報告中關于“兩個毫不動搖”“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等相關論述印象深刻。他表示,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為民營企業發展創造良好氛圍,這給民營企業吃了定心丸,讓民營企業家的發展信心更足了。
“制造業沒有什么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大事,要做的就是腳踏實地、扎扎實實、一絲不茍地做好每一件小事。”丁山華強調,制造業要有工匠精神。實業靠產品,一個企業要想在市場上立足,就要有好的產品,有響當當的品牌,這必須實干。
在丁山華看來,企業首先要不斷開發新產品,生產市場需要的、有難度的、有瓶頸的產品,來滿足市場新的需求。二十大報告指出,要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丁山華回憶,2010年年底,國家核電工程有限公司在全球范圍內進行AP1000核電站用電纜招標,起初上上電纜中標殼外電纜,國外一家公司中標殼內電纜。然而,合約僅履行三個月,國外公司在分析技術難度后選擇放棄,于是上上電纜接過了這個世界難題,承擔了殼內、外三代核電纜全部研發重任。最終經過兩年的努力鉆研,上上電纜的科研團隊攻克了幾十個難關,成功研發出三代核電AP1000殼內電纜,填補了世界核電纜領域的空白。
目前,上上電纜已成功介入四代核電建設,國內已建、在建的核電項目中幾乎都有上上電纜,上上核電纜研發制造水平已步入世界前列。丁山華表示,只要市場有需求,我們就要不斷通過技術進步開發新產品、新材料去不斷滿足。如今的上上電纜,已具備從220伏到50萬伏全系列電力電纜及各種特種電纜的生產能力,產品覆蓋輸配電、新能源、軌道交通、海工及船舶等八大領域,銷往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

其次要重視產品質量。“產品質量一定要萬無一失,否則就是一失萬無。”丁山華強調,電纜產品雖然“其貌不揚”,但其研發、制造卻是實實在在的技術活。“在上上,質量比天大,質量是企業的生命,質量是員工的飯碗。”丁山華坦言,目前,僅國內就有大大小小5000多家電纜企業,我們必須不斷生產符合市場需求的高質量產品,才能立于不敗之地。正是丁山華這份對質量的極致追求,上上電纜的產品質量得到了市場的充分肯定和認可,企業于2018年榮獲“中國工業大獎”,并連續三屆榮獲“中國質量獎提名獎”。
“對制造業來說,以前有困難,現在有困難,今后還會有困難。企業發展到不同階段會面臨不同的困難,關鍵看如何應對。”提及當前經濟形勢,丁山華認為前景不容樂觀,但他依然對未來充滿信心,并表示實業離不開實干,“作為制造企業,就要扎扎實實把自己的實業做好,把產品做好,這是唯一的出路。”
民營企業要搶跑“智改數轉”新賽道
《江蘇省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明確,到2024年底,江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面實施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當前,改革實踐在江蘇大地上落地開花。丁山華認為,“智改數轉”讓制造業又邁進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推進“智改數轉”,對企業來講,是降本增效、加快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是搶占發展制高點的關鍵之舉。“新的政策出臺,民營企業必須跟上,否則就會掉隊。”丁山華更是搶抓機遇,帶領上上通過數字化轉型、智能化改造來推動企業向高質量發展。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數字化轉型讓企業更具活力。為了不斷提升產品質量,上上電纜先后建立質量、安全、環境、核質保等九大標準體系,形成各類標準超過6000個。早在2001年,上上電纜就在行業內率先導入ERP信息系統,開創性地將信息化管理與質量管理融為一體,從此上上的質量管理開始走向規范化、數據化、精細化。
據丁山華介紹,上上電纜還創造性地提出了以“四個人人”為核心的全員質量績效管理模式。所謂“四個人人”,就是人人定指標、人人有數據、人人會算賬、人人當老板。上上電纜將35個關鍵績效指標,按照公司、部門分廠、班組、個人四個層次進行分解落實,同時建立績效考核數據庫。質量報告每周公布一次,從人、機、料、法、環、測六大方面全面分析,上自董事長下至基層管理者一目了然,發現問題立即整改。

針對電纜生產動態定型的特性,2011年,上上電纜還建成了國內乃至國際上首個用于電纜行業的現代集成制造系統——超高壓CIMS集控中心,實現了超高壓電纜生產的全過程、全方位的質量控制、分析和追溯。2016年,上上電纜又研發了電纜行業首個中壓電纜遠程監測系統,用戶在家就可以監測到產品質量生產的全過程,生產過程都是現場直播。為此,超高壓車間收獲了“江蘇省智能車間”、“中國標桿智能工廠”稱號,2019年企業也入選了首批“江蘇省五星級上云企業”。
“對制造業來說,‘智改數轉’是新的階段、新的挑戰,也是新的機遇,企業必須跟上,并且要跑在前面,只有這樣才能將企業的競爭優勢發揮出來。”丁山華表示,將帶領上上電纜在“智改數轉”的新賽道上點燃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實現企業研發、制造、管理和營銷模式的創新與突破。
人才是企業發展最寶貴的財富
加快“智改數轉”速度,助力“專精特新”發展。“專精特新”不僅能為企業產品研發和市場開拓提供思路,同時也是支撐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核心。而早在20多年前,丁山華就提出了“精、專、特、外”的戰略目標,與“專精特新”國家發展戰略方向有高度相似之處。
丁山華解釋稱,在上上,產品要做成精品,精益求精,以質取勝;利用專業化的生產格局,做精做專做批量;大力發展特種電纜,走高端產品、高端材料制勝之路;同時,大力開拓國際市場。但是丁山華通過近幾年的實踐發現,電纜最大的市場還是在國內,所以上上電纜也順勢而為,將企業發展戰略調整為“精、專、特、新”,其中“新”指的是通過科技創新,不斷開發新產品、新材料。
科技創新離不開人才,人才是企業科技創新的靈魂。企業發展靠什么?二十大報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對此,丁山華深感共鳴,他認為科技、人才、創新是企業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三要素。
“人才是企業最寶貴的財富。”丁山華深諳人才興企的發展之道,他在上上建立了一套自下而上的管理改進機制,鼓勵各種形式的創新,小項目分廠獎、大項目公司獎,每年用于創新獎勵超過500萬元。由于一系列暖心又給力的人才激勵政策,讓“有能力、有貢獻”的人“有面子、有票子”,上上員工鉆研業務、鉆研技術的創新氛圍濃厚,培養了一大批行業知名的技術專家、管理專家和電纜工匠。
丁山華指出,對于行業頂級稀缺科技人才,上上電纜“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走出去、引進來,采用各種方式為我所用;對有志于與上上共創事業的高學歷專業人才,積極引入,悉心培養。他還介紹了上上的“1350”人才計劃,“1”是要有10家與電纜行業有關的大專院所做支撐,“3”是要有30位與電纜行業有關的專家、權威做依靠,“5”是公司內要有500位技術人員做保障,自己研發材料,有問題就能馬上發現并解決,這也是上上的優勢之一。
江蘇是經濟大省,也是制造強省,涌現出一大批像丁山華一樣專注于實業發展的精英。而蘇商會的使命是“為實體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不懈奮斗,讓實業人成為新時代最有成就感、最受尊重的人。”丁山華對此深表認同,并表示下一個十年也會與蘇商會并肩前行,共創輝煌。
“實業就要實干,付出總有回報。”丁山華堅守實業、追求質量的精神,讓人肅然起敬。他表示,今后,上上電纜將繼續錨定“精、專、特、新”戰略,加快“智改數轉”步伐,在做好主業的同時,堅持科技創新,努力解決“卡脖子”難題,不斷提升產品質量,朝著“成為全球電纜制造業的引領者”的愿景邁進!